展覧

「不尋常的是...」- 一種當代東南亞的觀點 -

cover_121px.jpg

「不尋常的是...」- 一種當代東南亞的觀點 -_新聞稿.pdf

展覽日期 |2019. 05. 18 - 2019. 07. 07
開幕時間 |2019. 05. 18 (Sat.) 16:00
展覽地點 |台北日動畫廊 galerie nichido Taipei

都薩迪.韓達古 Dusadee Huntrakul
薩瑪.柯塞姆 Samak Kosem
阮譚美 Tammy Nguyen

台北日動畫廊榮幸呈現聯展《「不尋常的是...」- 一種當代東南亞的觀點 -》,介紹泰國藝術家都薩迪.韓達古、薩瑪.柯塞姆,以及越裔美國藝術家阮譚美的作品。呼應高雄市立美術館與東京森美術館攜手策畫之展覽《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台北日動畫廊期待透過此次主題性的策展計畫,開啟更多亞洲區域間的對話與探索,延續開館以來作為文化交流平台的使命。

展覽標題「不尋常的是」源自英文慣用語Curiously enough,旨在表達某些事物因與先前認知或想像不一樣而感到不尋常或意外的態度。在此概念底下,本次邀請的創作者亦在運用不同媒介與視角切入討論人類及其周遭環境與我們原先以為的有所差異的觀念或現象,進以共同思考人與非人的關係。

都薩迪.韓達古擅於利用現成物、繪畫及裝置展現想法,近期創作受人類學與民族學啟發,透過借用、裂解、重塑原始部落與當代藝術的概念元素,為作品創造新的意義。《小便斗裡的蛇》是藝術家搜集網路現成影像,再以色鉛筆臨摹繪製的作品。這些近似攝影的高度寫實畫面,是對技藝、勞動和物質性的演繹,也是後網路時代將訊息上傳、接收、更改和再傳播的具體實踐。《小便斗裡的蛇》探問過去在原始叢林排泄時可能與蛇相逢的人,是如何在發展都市規劃、美學、消費、科技及衛生的過程與非人生物漸行區隔,藉此作為想像當代泰國與相關區域發展的人類學紀錄,以及杜象便斗之後思考全球化下地方藝術史發展的線索。

從事人類學研究的薩瑪.柯塞姆,長期蹲點充滿複雜政治歷史的泰國深南地區,創作聚焦穆斯林文化以及人與非人的關係。此次展出《Pondan》、《夢幻島》及《非人民族誌》三組作品:《Pondan》與《夢幻島》分別藉由攝影及錄像呈現穆斯林社群的酷兒文化,而《非人民族誌》則進一步結合動態影像、攝影書寫與物件等複合媒材,嘗試以非人視角的視覺民族誌,反映他在地方觀察到的現象。相較於媒體對於泰國深南人群衝突的刻畫,薩瑪反而透過羊隻、海浪等非人生命及地景考察,表述階級、宗教和性別等人類文化概念下的暴力與迫害。《非人民族誌》當中人與非人的主客倒置,不但更加凸顯兩者的互為主體,也暗示另一種酷兒式的創作研究路徑,或許能幫助我們對人類世界習以為常的「不尋常」有所意識。

多媒體藝術家阮譚美在求學時期選修生物與人類學課程,並在北美洲典藏鳥類標本最豐富的皮博迪自然史博物館擔任志工期間學習如何製作鳥類標本,對鳥類研究產生興趣。紙上作品是藝術家回朔個人成長記憶,透過轉化童年見證雞隻被母親宰殺的死亡過程,思考戰爭與其衍伸的恐懼與流亡。越戰被犧牲的生命,就像每日母親燉煮的雞隻,它們是伴隨自己安然成長的「養分」,卻也讓她逐漸體認並省思作為倖免者與受益者等詭譎多重的人類身份。阮譚美的融合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和對地緣政治的研讀,透過飽滿的色彩與富有層次的視覺敘事,探索創作者及其環境的歷史。

正如同人們將「不尋常的是」當作自我覺察的表達方式,此展並不嘗試為那些認知落差找到解套,而是回到 Curious 的字源 curiosus (careful,細心慎重)、 cura(care,關照),亦即當我們對周遭事物感到不尋常之時,如何更加謹慎小心而不輕易區分對象的優越卑微?如何能一直抱持開闊積極的心態去關照理解,同時有勇氣去拒絕看來理所當然的見識與論斷?「不尋常的是,」試圖不去完成一個句子,而是開啟不同對話的可能。

© galerie nichido